據悉,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4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報名已于10月15日開始,在公布的《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4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招考簡章》中,新組建的國家數據局公布了所屬五個用人司局的7類綜合管理職位,定級機關司局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共計招考12人。
各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另有兩個職位將參與數據領域技術應用推廣示范、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等相關工作,分別要求具備人工智能研究、實踐經驗與密碼學研究經驗。整體上,此次招考要求最低學歷為碩士研究生,且以電子信息類工科專業和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主。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根據機構改革方案,國家數據局由國家發改委管理,主要整合的是中央網信辦和國家發改委的部分職能。具體而言,將中央網信辦承擔的研究擬訂數字中國建設方案、協調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信息化、協調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協調國家重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推動信息資源跨行業跨部門互聯互通等職責,國家發改委承擔的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等職責劃入國家數據局。
上述改革方案中涉及國家發改委職能的部分,與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密切關聯。
據國家發改委官網的介紹,高技術司負責組織擬訂創新創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推進創新能力建設和新興產業創業投資;提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政策建議,推動技術創新和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化、組織重大示范工程;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銜接平衡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國家發展規劃。
10月11日,人社部網站發布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沈竹林為國家數據局副局長。他此前的職務為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下稱“高技術司”)司長。公開履歷顯示,沈竹林歷任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巡視員、副司長,2020年11月任高技術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值得注意的是,沈竹林曾任職的發改委高技術司,其部門職能涉及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發展戰略,而這些職能正是今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被劃入國家數據局的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沈竹林關注數據中心和算力建設,在“東數西算”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
2021年5月26日,沈竹林在出席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開幕式時宣布,京津冀等8個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正式啟動。他指出,構建全國算力網絡主要有四方面考慮:一是引導有序布局,推動數據中心向資源豐富、氣候、地質等條件適宜的地區布局,實現有序發展;二是促進綠色節能,加大節能技術應用,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三是推進迭代應用,以應用帶動創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大數據創新能力;四是實現高效利用,推動數據中心、云、網絡協調聯動,提高算力資源利用效率。
“全國一體化大數據建設將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座,國家算力網絡將成為數據要素流通、暢通經濟循環的新通道,國家樞紐節點將成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支撐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新支點。”沈竹林在上述博覽會致辭時表示。
此前7月28日,在人社部網站發布的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中,劉烈宏獲任國家數據局局長,他也成為國家數據局成立后的首任局長。在履新國家數據局前,劉烈宏擔任中國聯通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職。
據公開資料顯示,劉烈宏出生于1968年10月,研究生,管理學博士,中共黨員。劉烈宏長期在國家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管理部門任職。他1990年到原機械電子工業部工作,任工程師;后歷任電子工業部、信息產業部有關研究所管理職務。
2004年起,他調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2017年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2018年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2021年起,他擔任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從3月宣布組建國家數據局,到如今首任局長、副局長紛紛正式亮相,表明國家數據局的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專家表示,中國數據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如同其他國家一樣,發展數據產業還面臨諸多挑戰。成立國家數據局,對于破解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中制度和技術難點瓶頸,釋放出非常積極的信號。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副主任王建冬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表示,“十四五”期末我國數據要素流通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規模,是一個巨大藍海。開啟這一藍海的“金鑰匙”,就是建立起數據登記確權、評估計價和資產入表的政策“閉環”。“短期看,數據基礎制度將催生3000億元-5000億元規模的數據交易市場,中長期看,數據資產相關市場潛在規模將在60萬億元以上。”王建冬分析認為。
為推動數據要素發展,今年一些重磅舉措已經落地,其中包括加快建立數字資產價格機制的配套舉措。今年8月,財政部印發《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明年1月1日起施行,為數據資源確認資產列入企業財務報表進一步鋪平道路,也預示著相關政策框架日益成熟。與此同時,各地數據交易所建設也如火如荼。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各地由政府發起、主導或批復的數據交易所達到44家,頭部數據交易所交易規模呈爆發式增長趨勢。
中信建投研報稱,國家數據局局長上任后,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有望加速,圍繞數據確權、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等方向的細化規章制度有望陸續出臺,從而加速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推薦關注數據要素領域已產生規模化收入的公司。
開源證券也認為,隨著國家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地方政策密集出臺,數據要素價值有望加速釋放。
國盛證券指出,數據要素投資產業鏈包括數據的采集、存儲、加工、分析、確權、定價以及交易環節。其中,數據采集市場主要由大型平臺型廠商占據主導地位。數據存儲市場有望受益于國產化的加速演進,頭部國產數據庫廠商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東吳證券表示,國家數據局掛牌在即,數據基礎設施發展將進入快車道。2023年7月,國務院任命劉烈宏為國家數據局局長。近期,數據資產入表等相關政策已經發布,我們預計國家數據局掛牌在即,并將很快發布一系列激勵政策和施行標準。而數據基礎設施是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的基礎。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從0到1,前提是數據統一存儲管理,建設數據基礎設施是數據流通交易的必要條件,各地已經開始加強工作效果評估。我們預計未來隨著數據局掛牌后統籌相關工作,各地責任將進一步壓實,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加快部署。